• 介绍 首页

    千山青黛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千山青黛 第152节
      “郎君!郎君!”
      这时,对面街头发出一道惊喜的呼声。
      裴萧元抬眼望去,只见青头远远骑马而来,看见自己,高兴地挥手大叫,急急忙忙催马来到人群之后,跳下马背,扒拉开人,强行挤了进来,随即便站在他的面前,朝着周围团团作揖,说郎君还有公务要身,耽误不得,终于将裴萧元解了出来。
      裴萧元继续骑马去往郡守府。
      路上,他也终于清清楚楚地领悟,这些时日,萦绕在他心头的那一种失落之怯感,到底是怎的一回事。
      那个雪夜,她在渭水之畔相送,也收回了代表他特殊身份的鱼符。
      虽然外人眼里,他还是驸马。但他于她,就事实而言,已成一个普通之人,她的一名朝臣。
      非要说还有什么特殊之处,便是他是她腹中血肉的父亲,如此而已。
      孩儿如今应已有半岁了,至今,他却连是儿是女也不知晓。
      离开长安一年多了,和她的信函往来不是没有过,然而每次,她的信件总是经由兰泰之手,且加盖印章——兰泰如今已是中书侍郎,不但做了从前皇帝也曾叫他做的那个官职,且兼了秘书郎,起草朝廷各种公函和谕诏,其中便包括她给他的信件。在她的信里,她甚至不忘叫他转达她对青头的赞赏,然而,对他,却是没有半句私人之言。
      他始终无从得知她的近况,更不用说,她的孩儿,是儿还是女。
      他忽然变得烦闷无比,像胸间压上了一块石头。
      “舅父说你要过几天才能到,我说你这两日应当就能到,果然被我说中,顺利接到了郎君!”
      青头在大战前便随崔道嗣来了这里,此刻兴高采烈地骑马跟在他的身旁,嘴里说个不停。
      “郎君你打算何日启程回长安?是不是还要过些时候,和陈绍顾十二他们一起走?我听说长安会举办献俘庆典,应当就是代替去年没办成的圣人万寿礼了,到时必定万国来朝,极是热闹!”
      “对了郎君!你到底有无和公主说我立下的功劳?公主的信里都没提起过我吗?”青头念念不忘,又追问了一声。
      裴萧元的注意力终于被他吸引。想到公主的信,控制不住,眼前不由又浮现出兰泰在她面前听记口述提笔起书的一幕,心情顿时恶劣到了极点。
      “是不是你,到处和人宣讲我做了驸马的事?”他冷冷地问。
      “对啊!”青头笑嘻嘻用力点头。
      “他们如今可看得起我了!我路过集市,他们便拉住我,不让我走,非要我进去,请我喝茶水,吃东西。我要给钱,他们死活不要。我当然不会白吃,一个铜钱也不能少,可不能丢了公主和郎君的脸……”
      青头正炫耀自己衣锦还乡人见人爱,忽然发觉主人脸色不对,迟疑了下,辩解:“郎君做驸马,这不是光宗耀祖的事吗,难道还不能说……”
      辩到一半,发现他脸色愈发难看,疑惑之余,终于记起一年多前主人离京前,公主仿似和他有过一段不愉快。虽然后来显是无事,公主还亲自回了永宁宅安抚众人,但难道……个中还有什么自己不知晓的秘事?也没听郎君提过。
      他缩了缩脖,赶忙讨好陪笑,转了话题:“不让说就算了,以后我不说!那郎君如今总该知道是小公主还是小郎君了吧?就今日,舅父还问了我呢——”
      “哎!郎君你等等我!”
      青头看着丢下自己掉头便去的主人,挠了挠头,急忙打马追了上去。
      天色擦黑时,裴萧元终于入得郡守府。
      裴冀走后,此间郡守之位仍旧空置,只由从前裴冀的副手代管杂事。裴萧元归来,那副官百般恭迎,裴萧元叫他不必特意接待,寒暄几句,便径去看望崔道嗣。
      崔道嗣当日腿伤不轻,仍不能走动,正靠坐在榻上。他手中是操着册书籍,却不知在想甚,仿佛有些走神,忽然看见裴萧元,欢喜得很,立刻放下书卷便要下地。
      裴萧元赶忙几步上前阻止,叫他勿要落地。二人各叙几句分开后的近况,裴萧元便问卢文君情况如何了,是否还是如旧。
      “纯若赤子。”
      崔道嗣道,叹了口气。
      “昨日方叫人去令狐恭那里看过,还是不认人,也记不得事了。”
      裴萧元一阵默然。
      卢文君当日从那十丈高的地方纵身跃下,幸得寻来的崔道嗣舍命救护,当时除了手脚和额头有一点擦伤,其余看起来并无大碍。昏睡了几日后,人也醒了过来,但不料,却将旧事忘得精光。刻意加以提醒,便头痛如裂,痛苦难当。
      令狐恭之处是河西治所,条件更好,自是将她送去那里休养。
      “万幸人无大碍。昨日听人回来说,长公主派来接的人已在路上了,不日便到。等接回长安,好好加以调治,但愿能早日痊愈。”崔道嗣叹气。
      这时一名粗使老仆送入方煎好的药。
      郡守府里,从前下人便就不多,裴冀离开后,人员更减,如今只剩两三个做饭扫地的老仆。这老仆自己腿脚也不灵便了,过门槛时,险些绊倒,幸好裴萧元见机得早,冲去一手接过药碗,一手托住老仆,这才救下人翻碗碎。那老仆极是惶恐,连连告罪。裴萧元叫他下去,自己将药送到崔道嗣面前,看了眼住处。
      这里虽也算是郡守府中最好的一间客房了,然而经年空置过后,窗摇墙裂,日暮之后,更显屋内烛影黯淡。
      “舅父为何不去节度使那里养伤?无论住处还是郎中,皆好过此处。节度使此前和我几次消息往来,都特意提及此事,道你不去。若不是他自己也在养伤,必亲自来此接你。”
      他不提还好,一说这个,崔道嗣便面露惭色,摆手:“休再提此事!你舅父谨小慎微了一辈子,临了却做出这样的事,为了偷生,投敌为官。我是没脸再见人了,这里已是极好。”
      “阿史那这小胡贼,着实可恨。不但害了郡主,害得我也不轻。你舅父又何尝不想做苏武,他便是也将我赶去北海放羊,十年八年,我半句话也无。他却拿刀逼我,我若是不应……”
      崔道嗣长长叹了口气,满脸沮丧。
      “罢了罢了,也怨不得人。和你父子相比,舅父更是可鄙。只怪我自己。孟子曰,守身,守之本也。左传云,圣达节,次守节,下失节。你舅父如今是失节之人。他不来还好,来了,我怕是要寻地洞钻进去了!”
      他身份出身使然,一向看重名节,如今深以为耻,也是人之常情。短短一段时日,裴萧元见他神态委顿,再无从前半点名士之貌,怕他万一放不下脸面,真想不开,忙哄道:“舅父不可过于偏激。此前不过是忍辱负重,以图大事罢了。勾践事吴,汉昭烈帝也曾投公孙瓒袁绍刘表乃至曹孟德。诸如此类,数不胜数,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?舅父大节不失不说,还舍身救下郡主,公主和长公主还不知如何感激舅父。舅父万万不必妄自菲薄。”
      别人也就罢了,崔道嗣最担心外甥也瞧不起自己,听他如此安慰,神情也颇为恳切,心里这才舒解了些,又说两句,忽然想起一事,问公主所生是男是女。
      “我听青头提及,实在替你高兴。想来你伯父应早就知晓这好消息了,不知该多欢喜。”
      裴萧元顿时又哑口无言,含含糊糊地搪塞了几句,说自己暂时还不清楚。
      他出来时日不短,一年多了,公主在他离开前有的。孩儿长得快的话,想是都能坐爬了。公主在长安便是再忙,也不至于忙得连来信告知他是男是女都没时间。崔道嗣见状,知他必和公主出了问题,见他说不出来,不再追问,改口问他有无受伤。
      裴萧元在崔道嗣面前自然说无事,崔道嗣这才放心下来,叫他早些去歇息,不用再陪自己。裴萧元应了,起身正要离开,忽然听到崔道嗣又叫了声自己,停步转头。
      崔道嗣叫他开箱,从里头拿出一包金器,原来是托他下回若是再遇承平,便代他将这些转给此前那个在狼庭侍奉他的胡女。
      “舅父实在该死!该做的,不该做的,都做了。叫你笑话。好在胡人也无名节之说。有了这些,她往后再找个男人嫁了,也是容易,省得耽误青春。”
      狼庭之人确不似中原那样有着诸多伦理或者规矩束缚。收继、蒸报都是理所当然,不但如此,丈夫若在外长年不归,妇人便可留宿过夜之人,生下儿女,以壮大家庭,丈夫即便回来,往往也会将新生之人看做自己儿女养大。承平于男女事放荡,和这风俗也不无关系。
      裴萧元见他说完便扭过头,面含愧色,又拂了拂手,示意自己出去,显是不欲再多说此事,只得作罢,应了声是。
      他出来,对着小心看自己脸色的青头,胡乱吃了几口饭果腹,只觉浑身上下发痛。
      当日被承平划伤的伤处不浅,一直没能好好将养,至今还没痊愈。他自己很早以前伤了的手也痛。到处都痛。心情非但没有半点缓解,反而愈发烦闷。
      睡也睡不着,今夜再去令狐恭那里,又嫌太晚。他在收拾出来的旧日住处床榻上辗转,想起金乌骓,更是无法入眠。
      突围的那夜,青头起初乘马夹在他们中间,大约是靠金乌骓的神骏,竟叫他一路避开刀枪,跟着突了围,随后他遭遇一个凶狠的西蕃士兵,拿枪捅他,金乌骓奋起一跃,助他躲过一劫,他自己慌里慌张摔下马背,滚下山坡,一阵装死过后,再探头出来,已是不见了金乌骓。
      当时情景实在太过混乱。金乌骓再神骏,终究也只是一匹马。但这匹马的意义,于裴萧元却是非同一般。更何况,他确实第一眼便爱上了这头宝马,始终放心不下,一直叫人留意,到处在寻,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。也不是它是死是活,是被人捉了,还是如何了。
      他越想,越是心情烦闷。实在睡不着,披衣起身,不觉行至附近书房,停在了院落之中。
      两年前,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,他便是在这里,看到了她。
      他望着前方的门。仿佛下一刻,便有一个女子从门里走出。
      然而,许久过去,那面门户始终紧闭,而四下悄然,只头顶一道淡淡的塞外早春之月,静静照着他投在地上的一道身影。
      “郎君若是等不了,何不早回长安?”
      一直偷偷跟在他后面的青头憋不住了,在门墙后探出脑袋,嘀咕了一句。
      他是如此想见她的面。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长安。就在今夜。
      裴萧元又立片刻,忽然全身一阵燥热。
      他其实早就想走。
      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天,他就想走。只是一天天压制着那个念头。压到此刻,归心似箭,急不可耐,再也压不住了。
      他疾步登上台阶,推开书房之门,亮起灯,提笔飞快写了两道留书,一道发令狐恭,一道发承平,唤来青头,交待了一番。
      “郎君,我也要回——”青头在后跳脚。
      “不许跟我!”
      他喝了一声,头也没回,出门而去。
      第143章
      裴萧元从不知道,原来世上还有一种日夜兼程,带来的,却不是艰辛劬苦,而是热血沸腾,关山恨远,人不能胁生双翼,朝发蓬岛,暮至苍梧。
      他仿佛不知疲倦地赶路。沿途那可慰苦旅的驿所,亦不能绊停他急切的步伐,往往更换坐骑补充干粮过后便越过。实在倦了,野地,树下,荒村,小庙,天为盖,地为席,合上一眼,醒来,继续振奋上路。
      乾德十九年,在仲春的一个傍晚,终于,他回到了长安。
      渭水依旧,汤汤东去。长安不复他离开时的冰雪貌,水岸边芦芽冒尖,黄埃道旁榆柳间杂,枝头处处绽着新绿。他踏马驰向渭水桥头,马蹄的清响声惊飞了筑巢在岸边老树上的一只老鸟。那老鸟口中衔有食物,几只刚孵出没几日的小鸟在巢中朝天张嘴,发出阵阵焦急的等待喂食的啾啾之声。
      裴萧元放轻马蹄,从旁走了过去。
      对面桥上下来了几个行路人,当中有妇人牵着小儿。他们应是白天入城的附近乡民,傍晚出城结伴归家。才下得桥,忽然撞见了他,无不面露惧色,纷纷低头避让,从旁绕道,离他远远地绕了过去。
      裴萧元初时不解,直到晚风传来那小儿的怯怯之声,“阿娘,刚才那个是坏人吗——”
      他的母亲一掌捂住小儿的嘴,回头看了眼裴萧元,一行人随即加快脚步匆匆离去。
      裴萧元低头看了眼自己。
      他作寻常军汉的装扮,身上插刀,行路至此,靴衣已满是尘泥。又摸了把自己的脸,手一顿。
      虽看不见,但也知,这是一张须发糙乱、风尘满面的脸。
      难怪惹得路人和小儿害怕至此地步。
      这沧桑落拓的模样,几乎与流兵和路盗没有两样。
      这一刻,他忽然记起出发前李诲送他的鲸膏和叮咛之声,忍不住自嘲般轻轻摇了摇头。
      晚风里,隐隐传送而来的暮鼓之声此时忽然消失,四野仿佛便随之一下彻底安静了下去。
      天际收尽最后一抹余晖,天就这样黑了下来。
      裴萧元也慢慢地停在了桥的中央。
      他眺望着前方那模模糊糊渐和夜色融在了一起的地平线。
      长安就在那里了。
      这一路,他餐风露宿,披星戴月,梦里求的,不就是这一刻吗?
      然而,他却止步在此,一时难以前行。
      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方才路人投来的侧目。
      数日以来,越是接近长安,他的步伐便变得越发迟疑起来。直到这一刻,城池终于在望。
      过了这座桥,便是长安之境。只要再前行那么几十里,走完最后的一段路,拍开城门,他便可去往那处,见到他心里的人了。